佛法不束缚在文字、时间、空间里
佛法不束缚在文字、时间、空间里。学佛之人并非天天求佛问卦,请佛满足自己的欲望。佛陀通达五明,智慧圆满无碍,我们只有按佛所说去做,去行,方能感受佛法的不思议处;讨论佛法是迷信或者真实不虚,践行佛法的人才有发言权。如您一直在佛门外张望,忧虑重重,而不亲自走上修行之路,又怎会得佛法妙味一二,愿我们都能冲破文字、时间、空间的藩篱,真正体会到佛之心,真正得佛之庇护!
转自微信公众号:新郑观音寺
热文推荐
-
菩提一叶,佛心禅语,经典语录篇
1、读经就如照镜子一样检查自己身口意的行为,错误的行为改变过来就是觉悟。 2、嘴好心不好烦恼断不了。 3、灿烂的阳光来自于太阳本体作用。觉悟智慧源自于真心本性的作用。 4、常算计别人的人其实
-
当心真的纯净起来
当一个人的心真能沉淀下来、安静下来、纯净起来的时候,便会觉得天空格外蔚蓝、阳光格外明媚;便会感悟到拥有生命的美丽与快乐;便会觉悟出明天、未来的光明灿烂;便会拥有一颗唯美、善良、健康的心灵!当一个人能摒弃外物的诱惑,回归本我的空明静寂、感悟出人世间美与善的存在时,快乐与幸福的感觉便会悄然而至,萦绕心间!
-
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今生所有遇到的人和事,前世已注定;我们来世所有遇到的人和事,今生已注定。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轮回路上,就让
-
佛理禅言之人生忠告
佛家妙语,精诚之言,给我们凡夫俗子多少可贵的启示呀!归纳起来说,便是拥有健康、抛弃嫉妒、战胜自己、脚踏实地。这样做人,便不会有烦恼,不会疾病滋生。人的疾病,既有病理方面,也有心理方面的,后者对人的健康更为重要。
-
五蕴皆空
我们通常都会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的存在,实则不然。《心经》中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每天无非是生活在五蕴(色、受、想、行、识)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分别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舌头所尝到的、身体所触碰到的各种好坏、顺逆。我们的“心
精彩文章
-
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是个什么样的人?济公和尚介绍
(网络) 济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左右,卒于嘉定二年(1209)。浙江天台人,俗姓李,原名李心远,字湖隐,号方圆叟。十八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灵隐寺出家,师从该寺住持佛海法师,法号“道济”,后移住净慈寺。
-
禅门喝叫
(网络) 道明禅师问一僧人:“最近离开了什么地方?”那僧人便大喝一声。道明说:“老僧受你这一喝。”僧人又喝叫一声。道明说:“三喝四喝后做什么?”僧人无言应对。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网络) 梁武帝(464~549),南北朝时南梁的皇帝,姓萧,名衍。武帝最初研究儒学,后来信奉道教,502年即皇帝位,称帝不久,就宣布舍道归佛。在位期间,对佛教非常重视,国家因而特别兴盛。因为武帝笃信佛教,所以历史上有“皇帝菩萨”的说法。
-
须达拏太子的伟大布施心
(觉真法师)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曾有一世,他是叶波国涩波王的太子,名叫须达拏。叶波国非常富强。须达拏太子性情仁慈善良,广修布施。有一次,他请求父王,把国库里的一部分金银,拿出来让他布施给全国的苦人。国王只有这一个太子,答应了他的请求。太子一连举行了七天的无遮大会(无遮,无阻拦也),要求施捨的,都有求必应,满其所愿。大家感恩戴德,欢
-
养生延年黄山茶——荣西禅师
(网络) 荣西禅师(1141-1215),日本佛教临济宗的初祖。荣西为研究禅法,两度入宋,参谒天台山万年寺虚庵怀敞禅师,承袭临济宗黄龙派的法脉,而后发展成日本禅宗的主流。日本禅宗虽早于奈良时代即开始流传,但并不兴盛,真正独立成宗,造成广大影响者,首推荣西禅师所开
-
恶妇害婆终害己
(江桂苞)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妻子年轻貌美,但性情淫荡,不肯安分守己。婆罗门外出谋生时,这个妇人经常与人私通。可是,这个妇人家里有一个恪守妇道的婆婆,这使她不守本分的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因此,这个妇人就成天琢磨怎样才能除掉婆婆,她苦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