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传净土宗海会寺开山上道下源老和尚,以世缘圆满,于国历四月十六日即夏历三月一日下午七时许,安详舍报,示寂于基隆八堵正道山海会寺。噩讯传出,教界震动,伤耆德之西逝也。各方长老法师、护法居士、四众弟子人等,闻讯云集于海会堂上,
佛教布施主义 白圣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义日同盟,人们只知道是墨索里尼,希特勒,以及日本军阀们的生性好斗, 以致才有如此残败的结果,其实不尽其然,因为残败的真正因素,并不在已经形成外表的战争,而是 在尚未成为战争事实的幕后有一句“贪”字,在那里作发动
佛法与辩证法 白圣 一、辩证法是什么 辩证法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一回事,能值得学术界,思想界这样的注意和推崇,记得在二十年前,曾经风靡一时,后就不大为人们们所注意了。现今我国元首属目此一问题,一般哲学先生们忽又引经据论,发挥起这个问题来了,思想与革命亦
佛法的理性谈 白圣 一理性的沉没 理性就是真理自性之谓也,其原意有“本觉悟性”与“功德法性”之分别,(犹如儒家所谓道德 心,恻隐心,和王阳明所说的良知良能的心性相似)。 佛陀最初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本觉悟性)德相(功德法性)只因妄想
耳闻目睹,没得好事,生心动念,尽都贪瞋;由此欲作完人,岂可得乎?所以经云,世间众生,志性无定,造恶者多,作善者少,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今生所造之罪恶愈多,后世所受之苦果无穷;因六道轮回,随罪福而升坠,生死苦海,逐业障以飘流,
(一)叙言,吾人生长在这欺诳诈骗人欲横流的社会中,终日为恶劣环境困扰,不能自拔,无处不使你触目惊心的感觉苦痛。每见许多意志薄弱的人,打不开这种种环境,冲不破这个难关,往往向它投降,甚至由此牺牲。吾人要知道世间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循着「因果律」在那里发
如是纪念云公老人 释白圣 每当一代大师示寂,感召人天悲泣,鸟兽哀鸣,草木衰落。这在凡情自属难免。然佛陀双林示寂的时候,却也有不流泪的人在。因为“生者必灭”,法身原无来去。菩萨降生,也是随缘赴感,来来去去,本无去来,无非是化导众生的方便表演,亦如伶人登
慈舟老人与我 白圣法师 慈老生于逊清光绪三年,俗家姓梁,湖北随县人,父讳礼简公,法名真法,母黄太夫人,法名寂智,均系五戒居士。老人既出生在佛化家庭,自小对于佛法即受熏习,成为一虔诚的佛教徒。幼年时饱读儒书,兼研佛学;年二十四岁即为乡里学子设塾,自任教师
追思挚友话道老 白圣口述 悟庄笔录 道老于民国七十七年四月间与其弟子仁光法师相继圆寂,令所有闻者不胜唏嘘。尤其是我,当消息传来时,更是彻夜辗转不能眠。 道老住世八十有九年,为教为法,终生不遗余力,可谓化缘已尽,功成身退,他最后的遗愿——七七年传授护国
自我行为的修养与生命价值观的展现 各位贵宾、各位在家菩萨: 这次佛学讲座本来昨天就要和大家见面,可是天公不作美,只好延到今天晚上。不过,没有关系,我准备把这两个题目综合起来,用一百二十分钟的时间,和大家一起谈谈。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怎样修养自己去面对
大乘菩萨的行修——六波罗蜜 今天晚上我介绍六波罗蜜,在菩萨的修行法中,昨天已介绍了要如何培养「四无量心」。但在行修的道理上,我们要以「六波罗蜜多法」作为依归。 「波罗蜜」一般佛学辞典译为「到彼岸」,在字义上是没有错,但并不能表现其法义。既然修波罗
大乘菩萨的行修——四无量心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大乘菩萨的行修,也就是修行菩萨法必须要把握的法要。所谓修行菩萨法,我们不能以在家或出家来分别;菩萨这个名词,梵文叫「菩提萨埵」,翻成中文的意思是「觉有情」。这个词语很难理解,所以我将它以白话的方式诠释
如何做个修行人 我们昨天晚上介绍怎么去面对问题、认识问题、了解问题,而后去发现问题的所在。可是一旦对问题有所发现,发现到它的一些渊源,或者彼此间的因果关系时,我们该怎么办?所以紧接着,今天晚上就是要跟各位介绍如何做个修行人。 这个题目的主题、理念,
开发自我 今天的主题,谈的是有关修行的问题。修行,如果不知道要领,会把方向弄错;而修养是从修行慢慢累积起来,所完成的内涵。 修行是什么?修正我们的行为,谈的是身口意,也就是身体的行为,言语的行为、意念的行为。身体和言语的行为,是外表的行为,人人能看得到
运用思想发挥智慧 非常难得,能有机会跟大家聊一聊,结个法缘;今天的题目--「运用思想,发挥智慧」。 一般人,把思想作成定点式的说法,像思想有偏左、偏右或民主思想……,不能以这种方式去看。 首先,必须要知道,思想是每个人自己的思想,不是以别人的思想去看自己
从生活中认识佛法 各位法师、居士、大德们晚安,本来我到各地演讲,没有一定的题目,可是这次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正式向当地政府申请许可,所以才标示出题目。 佛法处处都有,经典上说佛法无定法,是随兴而说,也就是说没有特定的题目,但是,须要有一个范围,在这范围
尊重与珍惜 「尊重与珍惜」,尊重什么?珍惜什么?不知道大家看了这题目,有没有把握它的主题,究竟在说些什么?是不是会直觉联想到「生命的问题」?不晓得各位在佛法上,面对生命的分类,熟不熟悉?可能你们会想,怎么问那么傻的问题,生命的分类,金刚经不是讲得很清楚
谈心 今天要和各位「谈心」,首先我先作两个提示,一个是经典上说:「一切万法唯心所造」;另一个是「心、佛、众生,三为一体」。从这两个提示来看,就可以知道我要讲些什么,及为什么要取谈「心」这个题目,因为人与人之间最快乐的事,就是谈心。 如果一定要用佛教的
好好开拓自己 适逢台湾新闻报五十二周年报庆,举办一系列讲座,承蒙张董事长跟洪董事长的邀约,希望我来这里,跟大家讲佛法。 今天所讲的,如果说不是佛法,那也不一定对,为什么?因为佛法的本身,是从现实的生活中,关系到人与事,去发现问题,再从问题中去发现佛法,可
佛教 佛学 佛法 文:白云老禅师 通常学佛的人,最不容易搞清楚的就是“佛教、佛学、佛法”,几乎把这三者混为一谈。佛教,好像每一个人都懂,事实上佛教包含有佛学、佛法,如果谈佛教,只谈这些仪式、仪轨,谈一些型态上的问题,那只是宗教。但是我们要了解,世界上的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