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出窍与法身超脱有什么不同?
客问:
灵魂出窍与法身超脱有何不同?
师答:
佛法不谈灵魂,也不讲出窍,更出不了窍。佛法只讲“我”。依唯识学来谈是第七识,发动它的力量有两个:一为第八识,是依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的力量;一为前六识的造作,是依根与尘相接触后,造作而成为力量的。所以,我是依前、后两种力量才会发动。
因此,我于过世以后,这个“我”就不存在了,存在的是第八识里面许多“我”的业识种子,其中有业的种子,也有菩提种子,这些种子储存在第八识,像口袋里的东西。当人过世,口袋的东西也要跟着再投胎,至于转世何处,则依其显现的力量。如业的力量为人投胎就是人,是畜生力量就投畜生,是依业肯定转世结果。如都是菩提种子呢?里面没有业了,就称之为法身;如果有业,也有菩提,就称为色法身。
热文推荐
-
大乘菩萨的行修——六波罗蜜
大乘菩萨的行修——六波罗蜜 今天晚上我介绍六波罗蜜,在菩萨的修行法中,昨天已介绍了要如何培养「四无量心」。但在行修的道理上,我们要以「六波罗蜜多法」作为依归。 「波罗蜜」一般佛学辞典译为「到彼岸」,在字义上是没有错,但并不能表现其法义。既然修波罗
-
大般若经要解
《大般若经要解》的作者是白云禅师。《大般若经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
-
如何做个修行人
如何做个修行人 我们昨天晚上介绍怎么去面对问题、认识问题、了解问题,而后去发现问题的所在。可是一旦对问题有所发现,发现到它的一些渊源,或者彼此间的因果关系时,我们该怎么办?所以紧接着,今天晚上就是要跟各位介绍如何做个修行人。 这个题目的主题、理念,
-
谈心
谈心 今天要和各位「谈心」,首先我先作两个提示,一个是经典上说:「一切万法唯心所造」;另一个是「心、佛、众生,三为一体」。从这两个提示来看,就可以知道我要讲些什么,及为什么要取谈「心」这个题目,因为人与人之间最快乐的事,就是谈心。 如果一定要用佛教的
-
人际关系与说话技巧
人际关系与说话技巧 文:白云老禅师 今天跟你们谈“人际关系与说话的技巧”。出家人,就是一个学佛的人,往往会因为学佛让自己变成一个怪人,为什么呢?大部分的情况是,对佛法、对佛教的行仪不是很熟习,所听到的都是:“你学佛了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好像硬要
精彩文章
-
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济群法师) 什么是更有意义的事?不仅学佛是为了解脱,世人忙来忙去,也是为了解脱。挣钱是为了从贫困中解脱,成家是为了从单身状态中解脱。佛法所说的解脱,是解脱轮回,解脱生死,这才是究竟的解脱。仅仅从现象看,人们会觉得青春、爱情、财富、事业都值得追求,如果解脱了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宗性法师) 送你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得不到,就不要它了,这叫放弃。今天很多人有这个毛病,他明明是放弃,还美其名曰“我已经放下了”。我告诉你,佛教讲的“放下”不等于放弃。什么叫放下呢?记住了,在拥有中超越。就是在你拥有的时候,能够超越它。
-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宗性法师) 关于善男子和善女人的标准,在不同的经典里面,可能有不同的标准。但我想有几点是共通的:第一,向善和向上;第二,起码具有能够淡泊名利的修养;第三,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严格意义上讲,要具备这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很重要,要亲
-
心里藏着好风光
(宗性法师) 相信在座的绝大部分人应该都有旅行的经验。我们在选择一次旅行的时候,都有一个行程和一个终点。人生也是如此。平常我们去旅行的时候,会很放松,会尽情地去看那个地方的山、水和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可我要告诉大家,其实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也有很多美好的山
-
什么是众生轮回的因相、果相?
(济群法师) 因相即我们每天的举止动念。我们每动一个念头、每做一件事情,包括产生的每一种情绪,都会在心灵土壤播下种子。我们所做的事虽然会过去,但由此在内心形成的影像却很难消失。其力量大小,则取决于我们的执著程度。武侠小说中,有些人一生就是为了报仇而活着,也有
-
不变随缘和随缘不变怎么解释,差别在哪?
(白云禅师) 其实不变随缘也是十二因缘法里面所说的,应该是随缘而不变。随缘而不变即随缘不变,其义如何?比如说:“烦恼即菩提”经典上有,如果杜撰一句“菩提即烦恼”,那是说不通的。不变的本身是以真如来讲;真如是个不变相或是个不变性,随缘是随着缘境你去化解什么问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