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对父母的孝顺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铭心哪。
唐代有一个子邻法师,由于他出家三年,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回到家之后,就在自己的母亲的坟墓上痛哭啊,都出血呀。就到那个五岳庙,在那里诵经,一定要知道他母亲生到哪个地方。
这个五岳神就指点他到阿育王寺拜佛舍利,就能知道自己的母亲生在什么地方。这个子邻法师就到阿育王寺拜舍利塔,一直拜,拜到四万拜的时候,他的母亲出现了。他的母亲说,由于你拜塔,把我超度到忉利天了,看到他母亲生天了。
唐代还有个师备禅师,他是雪峰禅师的弟子。父亲是原来是捕鱼的,他父亲就是在捕鱼,站在船头上落水去世的。这样给他的震动很大,他就觉得自己的父亲一定是在恶道里面了,所以他就为了救他的父亲,他出家。
他是修苦行呐,捍劳忍苦。结果有一次,他是过山岭的时候,被石头把脚划破了,流血的当下,他开悟了,开悟也得到了雪峰禅师的印证。开悟的当晚,他就做了一个梦,梦中出现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对他说,由于你出家修道,悟明心地,我赖你的功德生天了。
宋代的宗赜禅师,为了度他的母亲,接他的母亲到寺院住在方丈寮的东院,劝他母亲念佛。结果他母亲在寺院住了七年,从开始不相信、散乱地念,到最后坚定信心一心来念,成办往生之事。
那宗赜禅师送他母亲往生之后,自己也就启建了个莲华胜会,以结社的形式来动员更多的人来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热文推荐
-
如何在睡眠中念佛?睡中念佛的方法
一般的人在睡眠当中是很难延续念佛的,这只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那么可以用善导大师临睡观想法:念十句南无阿弥陀佛,观想自己是业障深重的凡夫,无数劫轮转六道,今生遇到善知识闻到念佛法门,愿佛慈悲加佑摄令往生,这是第一个祈祷。
-
睡中念佛,就像白天念佛一样,是怎么回事?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
大安法师问答
大安法师俗名魏磊,出生于1959年3月,籍贯江西南昌现在是净宗祖庭——江西庐山东林寺方丈、代住持、《净土》杂志主编、净宗研究生班导师。
-
一天要念多少佛号才能去妄念?一万佛号该怎么念?
注意不可把念佛仅仅作为工夫去用。将横超法作竖出用,祖师常呵斥这种做法。念佛法门首先要解决信愿,时时呼唤弥陀的救助,阿弥陀佛就在我内心,我在阿弥陀佛的内心,我是佛心中的众生,佛是我心中的佛,感应道交是当下的。念念作得生净土想,念念心生欢喜
-
亡人的皈依证,戒牒该如何处理?
学佛人舍报后,皈依证和戒牒怎样处理较如法?有的皈依证和戒牒上印有佛像,可以火化吗?有佛像就不要去火化了。可以把佛像用什么方法取下来,万一取不下来,你的皈依证和戒牒也可以保存下来。
精彩文章
-
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济群法师) 什么是更有意义的事?不仅学佛是为了解脱,世人忙来忙去,也是为了解脱。挣钱是为了从贫困中解脱,成家是为了从单身状态中解脱。佛法所说的解脱,是解脱轮回,解脱生死,这才是究竟的解脱。仅仅从现象看,人们会觉得青春、爱情、财富、事业都值得追求,如果解脱了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宗性法师) 送你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得不到,就不要它了,这叫放弃。今天很多人有这个毛病,他明明是放弃,还美其名曰“我已经放下了”。我告诉你,佛教讲的“放下”不等于放弃。什么叫放下呢?记住了,在拥有中超越。就是在你拥有的时候,能够超越它。
-
什么是众生轮回的因相、果相?
(济群法师) 因相即我们每天的举止动念。我们每动一个念头、每做一件事情,包括产生的每一种情绪,都会在心灵土壤播下种子。我们所做的事虽然会过去,但由此在内心形成的影像却很难消失。其力量大小,则取决于我们的执著程度。武侠小说中,有些人一生就是为了报仇而活着,也有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觉真法师) 什么是快乐?把不快乐放下,就是快乐。有想即有妄,无求便无忧。人,做不了自己念头的主。念头不请自来,杂念太多,人哪有自由可言?放下杂念,人才能获得自由。有的人只学会追求胜利,却没有学会接受失败。有的人只学会得到,却没有学会放弃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觉真法师) 宰相肚里能撑船。你对人宽容,归根究底,就是对自己的宽容。小肚鸡肠,你不放过别人,到头来也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心结让你愁肠百转,心结让你同别人仿佛隔了一堵墙。人,最难解的是心结。只要解开心结,眼前便是一番新境界。有缘顺缘,无缘随缘。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觉真法师)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永恒,历史永远是向前的进程。有今天,就有明天,人怎么会没有未来?人能掌握未来。正如同人能反思昨天,总结昨天,规划今天,过好今天一样。未来的根在今天。今天为明天做好准备,今天要准备好明天的资粮,明天不就被你“掌握”了吗?今天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