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五戒开示
什么是三皈依呢?
在一个师父的主持下,在佛像前表达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心愿,这就是三皈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首先我要解释,参加三皈依的仪式,不是加入一个组织,它也不是要确立你们和某一个出家人或者和某一个寺院的人身隶属关系,不是说我在这里主持三皈依,以后你们都得听我的,就属我所有或者是我的徒弟,不完全是这个意思。
所以不是建立一个人身隶属关系。那么三皈依以后,你们就是佛教徒,是接受了佛教信仰的在家人,所以三皈依可以说是一个入教成为正式佛教徒的仪式。
依照释迦牟尼佛教导的精神,三皈依以后要断恶施善。它不意味着说不能吃肉了,肉是可以吃,但是要尽量吃“三净肉”:“不见杀”,没有亲眼看到这个动物被宰杀;“不闻”,没有听到;不是专门为你杀的。
这三种情形之外的,亲眼看到,听到,和专门为你杀的,这个不可以。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保护我们的心态,保护我们的慈悲心不被伤害。
净因法师说“少年派”,他在那种情况下,是依照他的印度教信仰去建立吃肉的合理性。但是依照佛教呢,我们还是回避刚才讲的三种情况。
第二皈依了不是说以后你们就不能谈恋爱、成家、生儿育女了,也不是。皈依只是意味着你们是有佛教信仰的在家公民,如此而已。所以这是要消除有些同学的误解和顾虑。不要把这件事看得特别严重。
既然有佛教的信仰,就要按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努力去做。怎么做呢?这几天来,有几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我们听过好几次,这三句话内涵很深,它很具体,也很深邃。诸恶莫作,所有的恶不要做,包括身、口、意,要做到不容易。
众善奉行,所有的善要努力做,也是身、口、意;自净其意,净化我们的心灵。依照佛教来说,我们诸位能得到人身,能遇到三宝,能在夏令营这样的一个机缘下发起皈依三宝的心,你们是有很大的福报、非常殊胜的因缘,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人生信仰
为什么我们的人生需要信仰,需要佛法的信仰?这几天诸位可能都在思考。那天晚上有一位营员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今天净因法师他也有讲到“信”的力量,所有的众生、我们的生命在在处处,其实都有极限、有临界点。那么我们身体的临界点在哪里呢?有很多方面。
比如我们在母胎里受孕,是我们身体的开端,在这以前我们在哪里?这是个临界点,对吧?百年以后我们会衰老和死亡,死亡以后我们生命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呢?这是我们生命的临界点,佛教称作叫“生死大事”。
再说我们的认知、认识,不管是科学认识,还是日常生活中感性的认识,都是有临界点的。在很多学科领域,这些学科都在不断发展,原因就是每时每刻,它们都在一点上,前面是什么不知道,还要继续往前走,这叫临界点。
另外我们在生活中、在情感上有没有临界点呢?也有。我们会有绝望、会有迷茫,会遇到自己所不能接受的生活的打击和挫折,这就是我们情感、心理的临界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临界点——不知、迷茫、困惑的地方太多了。
所以说我们的生命只要存在两件事,一定就需要佛法、需要信仰。哪两件事呢?第一个就是“死亡”,只要有死亡,我们一定需要佛法;第二件事是“做梦”。那天我们的分组座谈。在我的小组里面,好几位同学分享了他们的梦,奇怪的梦。
我想在座的都做过梦,对吧?在梦境里面,你们感受到的、经历的是不是自己都能理解呢?如果梦境和你现实生活有关系的话,更不能理解了。所以梦和死亡,这就是我们生命的临界。
所有这一切的问题,都关系到那天晚上我们所讨论的“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通过佛法的信仰去建立它、去落实它,我觉得这个人是有福报的。
通过皈依三宝确立我们的信仰,依佛法的信仰确立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怎么看生命,怎么看世界,怎么取舍?价值观就是取舍:有的要取,有的要舍。所以通过佛法的信仰,用电脑来比喻,我们接受人生的一个软件系统,装这个软件系统,按这个系统去运转。所以这也可以理解成“皈依”。
一个个体的生命是很渺小的,我经常比喻,就像风中的一片树叶,像大海上的一叶小舟。风中的树叶被风吹的东西南北莫知所向,一叶小舟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上随波逐流,身不由己。
“皈”是回来,“依”是依靠,所以顾名思义,“皈依”它是要我们回归精神的家园、回归精神的本来、回归生命的真实,是要把我们的个体的生命和佛、法、僧三宝连结到一起。
我们用电灯或者用电器是要和电网连结才有能量,那么我们生命的能量、心里的能量从哪里来?你们诸位现在在学校可能还体会不到,等你们未来到社会上,等你们成家或者说事业有所成,等你成为一个公司或者单位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你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垃圾,你每天要处理、消化大量的心理负能量。
所有的问题在你这里是终端,你怎么样消化它呢?从哪里得到能量呢?这个是我们要思考的。所以皈依就是把我们个体的生命和三宝发生连结,不过这是一种语言表达,你也可以说是“融入”。
就是我们融入到佛、法、僧三宝,也可以表达为说“我融入”、也可以说“入我”,让佛、法、僧三宝“入”、“进入”、“融入”我的生命中。“我入”、“入我”,这就是皈依。所以“皈依”是回家,是生命找到自己的归属、找到自己的支持点、找到自己能量的来源。
皈依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每当面临生命、生活的临界点的时候,它有力量的源泉、有呼唤的对象。我们中国人喜欢呼唤“我的妈”、“我的天”,“妈”和“天”都不是最究竟的能量源泉,佛、法、僧三宝才是!有了皈依的人,关于怎么做人,怎么工作,生活中的很多取舍会变的清晰。
由于变得清晰,所以变得简单,它节省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不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一些问题上去纠缠,去迂回曲折。光阴迅速,而且很多情况下我们生命的资源不可逆转,当你在一个问题上耗费了很多思想、情感和精力的时候,等你明白过来想回到原点已经不可以了。
我们现在已经不可以回到10岁了,也不能回到5岁了,所以是不可倒转的。有了信仰的人呢,他的生活会简单化,会清晰。而简单是一种力量,因为你生活的取舍非常清楚、非常单纯,你不需要去绕很多弯子得到一个结论,这是一种力量。
所以有信仰的人,他的人生会不一样。用做生意作比喻,有信仰有皈依的人,如同接受了父母的亿万资产,他只需要学会怎么去管理和使用这些资产。那么没有信仰没有皈依的人呢,等于就是在街上做小买卖,他要一千两千三千的攒,在艰苦奋斗中拼搏积累财富。
这两种方式的差异就如同有信仰皈依的人和没有信仰没有皈依的人的差异,所以我深深地觉得诸位是非常有福报的一代人,在你们懂得思考、懂得独立选择信仰的时候,恰恰就有佛、法、僧三宝在世间,可以让你去学习、去接触、去选择。
在人生的起跑点上就能决定信仰、确立信仰,这就等于一艘船在离开港湾的时候它就有了罗盘、有了指向灯、有了导航;它也像一架飞机在起飞以前就加足了油、加足了燃料。这比一艘船在海上经过了很多的曲折迷路以后再去寻找罗盘,会大不一样,所以这是皈依的意思。
热文推荐
-
出现魔障的原因、魔力加持的表现与对治方法
修行中会出现的魔障。所谓的魔就是障碍,使我们的修行停滞不前。以佛法的正知见来看,本来是没有魔的。因为在佛菩萨的境界里一切平等无二,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障碍他了,所以魔是对我们众生而言的。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
佛教的四种瀑流,念观音圣号断烦恼瀑流
在佛法里讲有四个瀑流。第一个叫“欲瀑流”,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对着外面的五尘,当我们的根和尘接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分别心,这个分别心就是叫前五识。在五根接触五尘的一刹那起作用的那个分别心,就叫前五识。那这里讲的瀑流是什么呀?大家注意,我
-
学佛后为什么越学越烦恼?
我一直强调,学佛是一件让人很开心的事情,但我却看到很多人,学佛之后却越来越烦恼了,越学越烦恼是什么原因呢?有的人说诵经好累,有的人觉得礼佛拜佛很辛苦。其实若你能够去了解,为什么要诵读经文,为什么要礼佛拜佛?那么你就不觉得学佛会有烦恼了,因为如果
-
如何理解“没有对错,只有因果”?
在佛法里,很多事它并不是像“对错”这样两极二元来划分的。把时间拉长远来看,你原本认为是正确的,未来不一定就正确;而你认为是错误的,也未必就是错误。因此,在佛法的角度不会绝对的跟你说,这是“对”还是“错”。那至于“没有对错,只有因果”这句话,确实,
-
观心的修行如何做?
数息、观呼吸,通常在汉传佛教里,另外一个比较被重视的方法就是观察心念、念头。相比观呼吸来说,这种禅修的方法更细腻一点,要有一定的止的修行作为基础,坐在那里心能静下来,能听话,才可以做观心的修行。
精彩文章
-
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济群法师) 什么是更有意义的事?不仅学佛是为了解脱,世人忙来忙去,也是为了解脱。挣钱是为了从贫困中解脱,成家是为了从单身状态中解脱。佛法所说的解脱,是解脱轮回,解脱生死,这才是究竟的解脱。仅仅从现象看,人们会觉得青春、爱情、财富、事业都值得追求,如果解脱了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宗性法师) 送你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得不到,就不要它了,这叫放弃。今天很多人有这个毛病,他明明是放弃,还美其名曰“我已经放下了”。我告诉你,佛教讲的“放下”不等于放弃。什么叫放下呢?记住了,在拥有中超越。就是在你拥有的时候,能够超越它。
-
什么是众生轮回的因相、果相?
(济群法师) 因相即我们每天的举止动念。我们每动一个念头、每做一件事情,包括产生的每一种情绪,都会在心灵土壤播下种子。我们所做的事虽然会过去,但由此在内心形成的影像却很难消失。其力量大小,则取决于我们的执著程度。武侠小说中,有些人一生就是为了报仇而活着,也有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觉真法师) 什么是快乐?把不快乐放下,就是快乐。有想即有妄,无求便无忧。人,做不了自己念头的主。念头不请自来,杂念太多,人哪有自由可言?放下杂念,人才能获得自由。有的人只学会追求胜利,却没有学会接受失败。有的人只学会得到,却没有学会放弃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觉真法师) 宰相肚里能撑船。你对人宽容,归根究底,就是对自己的宽容。小肚鸡肠,你不放过别人,到头来也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心结让你愁肠百转,心结让你同别人仿佛隔了一堵墙。人,最难解的是心结。只要解开心结,眼前便是一番新境界。有缘顺缘,无缘随缘。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觉真法师)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永恒,历史永远是向前的进程。有今天,就有明天,人怎么会没有未来?人能掌握未来。正如同人能反思昨天,总结昨天,规划今天,过好今天一样。未来的根在今天。今天为明天做好准备,今天要准备好明天的资粮,明天不就被你“掌握”了吗?今天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