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戒可以开,其他四条戒不能开吗?
善士问:
师父,饮酒戒可以开,那么其他四条戒不能开吗?
明海法师答:
在五戒自身的范围内,杀盗淫妄都没有开的,开的缘我都解释了,但在整个佛学的系统内可以开,但是那是逐步地,就是你的修行到了一个高度,你才可以有条件去开。
比如说看见这里有很多人快饿死了,另一个人囤积了很多粮食,他就不拿出来,我把他的粮食偷过来分给大家吃,这是菩萨的行为。在弥勒菩萨的《瑜伽菩萨戒》里面,杀盗淫妄都可以开,不过这个可能不是在座的包括我在内我们现在的境界,我们现在还没到那一步。
热文推荐
-
出现魔障的原因、魔力加持的表现与对治方法
修行中会出现的魔障。所谓的魔就是障碍,使我们的修行停滞不前。以佛法的正知见来看,本来是没有魔的。因为在佛菩萨的境界里一切平等无二,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障碍他了,所以魔是对我们众生而言的。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
佛教的四种瀑流,念观音圣号断烦恼瀑流
在佛法里讲有四个瀑流。第一个叫“欲瀑流”,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对着外面的五尘,当我们的根和尘接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分别心,这个分别心就是叫前五识。在五根接触五尘的一刹那起作用的那个分别心,就叫前五识。那这里讲的瀑流是什么呀?大家注意,我
-
学佛后为什么越学越烦恼?
我一直强调,学佛是一件让人很开心的事情,但我却看到很多人,学佛之后却越来越烦恼了,越学越烦恼是什么原因呢?有的人说诵经好累,有的人觉得礼佛拜佛很辛苦。其实若你能够去了解,为什么要诵读经文,为什么要礼佛拜佛?那么你就不觉得学佛会有烦恼了,因为如果
-
如何理解“没有对错,只有因果”?
在佛法里,很多事它并不是像“对错”这样两极二元来划分的。把时间拉长远来看,你原本认为是正确的,未来不一定就正确;而你认为是错误的,也未必就是错误。因此,在佛法的角度不会绝对的跟你说,这是“对”还是“错”。那至于“没有对错,只有因果”这句话,确实,
-
观心的修行如何做?
数息、观呼吸,通常在汉传佛教里,另外一个比较被重视的方法就是观察心念、念头。相比观呼吸来说,这种禅修的方法更细腻一点,要有一定的止的修行作为基础,坐在那里心能静下来,能听话,才可以做观心的修行。
精彩文章
-
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济群法师) 什么是更有意义的事?不仅学佛是为了解脱,世人忙来忙去,也是为了解脱。挣钱是为了从贫困中解脱,成家是为了从单身状态中解脱。佛法所说的解脱,是解脱轮回,解脱生死,这才是究竟的解脱。仅仅从现象看,人们会觉得青春、爱情、财富、事业都值得追求,如果解脱了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宗性法师) 送你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得不到,就不要它了,这叫放弃。今天很多人有这个毛病,他明明是放弃,还美其名曰“我已经放下了”。我告诉你,佛教讲的“放下”不等于放弃。什么叫放下呢?记住了,在拥有中超越。就是在你拥有的时候,能够超越它。
-
什么是众生轮回的因相、果相?
(济群法师) 因相即我们每天的举止动念。我们每动一个念头、每做一件事情,包括产生的每一种情绪,都会在心灵土壤播下种子。我们所做的事虽然会过去,但由此在内心形成的影像却很难消失。其力量大小,则取决于我们的执著程度。武侠小说中,有些人一生就是为了报仇而活着,也有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觉真法师) 什么是快乐?把不快乐放下,就是快乐。有想即有妄,无求便无忧。人,做不了自己念头的主。念头不请自来,杂念太多,人哪有自由可言?放下杂念,人才能获得自由。有的人只学会追求胜利,却没有学会接受失败。有的人只学会得到,却没有学会放弃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觉真法师) 宰相肚里能撑船。你对人宽容,归根究底,就是对自己的宽容。小肚鸡肠,你不放过别人,到头来也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心结让你愁肠百转,心结让你同别人仿佛隔了一堵墙。人,最难解的是心结。只要解开心结,眼前便是一番新境界。有缘顺缘,无缘随缘。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觉真法师)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永恒,历史永远是向前的进程。有今天,就有明天,人怎么会没有未来?人能掌握未来。正如同人能反思昨天,总结昨天,规划今天,过好今天一样。未来的根在今天。今天为明天做好准备,今天要准备好明天的资粮,明天不就被你“掌握”了吗?今天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