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逻辑思维提升到悟性?《金刚经》的悟性思维
今天跟大家说思维,思维的分类有很多种,有两个大的种类,一个叫逻辑思维,一个叫悟性思维。
我们普通人一般在逻辑思维里面,《金刚经》所讲的道理,是把我们的逻辑思维慢慢提升(upgrade)到悟性的思维中。
有人可能就问了:“有没有必要有这种提升呢?”有的。这种提升很重要,我们先看一看逻辑思维,我常常说,一个人读书也好,学佛法也好,首先要明理,要讲道理,要有逻辑思维,不能思维混乱,这是最起码的。然后按照道理去做事情,去生活,去处事,去为人,你可能就会有个底线。
但是如果只讲逻辑思维,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现在从社会到个人,很多时候他会讲自己的逻辑思维,他不会考虑还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或者不去思考别人的逻辑思维,当自己的逻辑思维跟别人的逻辑思维产生碰撞的时候,有些人就想不明白,然后就抗争,甚至于玩命,搞得社会不太安宁,其实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
学习《金刚经》最主要是生信,为什么有人不信?因为从释迦牟尼佛讲法,一直到佛灭后五百年,这段时间基本上是部派佛教,以声闻乘、四谛、十二因缘为主的。
到了佛灭后五百年的时候,就有了般若性空的这种思维模式,这在佛教早期还没有,这种思维模式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了,我们可能就有我执跟法执,一旦有了我执跟法执,我们的思维就有局限性。
所以说,我们的思维早期更偏重于逻辑思维。《金刚经》是将我们传统的逻辑思维慢慢提升到悟性的思维。我刚才说世界上不讲理的人很可恨,很可气;如果只讲理,认死理的人更可恶,有的时候不是理讲通了,它就能通的。我们现在看几个小故事。(待续……)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宝莲禅寺hk
热文推荐
-
《金刚经》全文诵读拼音注音版
《金刚经》全文诵读拼音注音版
-
金刚经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序:山珍海味令我们饱,可是无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空气,因为一口气不来便断命,但我们不能因此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读诵金刚经胜於无量百千七宝布施,我们若光只诵读金刚经而不作七宝布施,如同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在法海中必死无疑。
-
金刚经全文_《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原文
金刚经原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天竺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精彩文章
-
初学者读《地藏经》读第几品?可以只读第九品吗?
(一如法师) 居士问:师父,初学者读《地藏经》读第几品?我心里想读第九品的,读全文上班没时间,可以只读第九品吗?一如法师解答:《地藏经》是我们佛门的大孝之经,大乘的孝经,地藏菩萨是大乘的大孝之王,也是大愿之王,所以《地藏经》我们要多读。
-
怎么理解《地藏经》说的只要临终听闻佛名就能解脱?
(本源法师) 《地藏经》上说:只要在临终时听到佛名,就能得解脱。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义理极其丰富。第一、能在临命终时,听闻到佛菩萨名的,都是福德因缘具足的人。有些老修行,到临命终时,反而业障现前,提不起佛号,甚至无缘听闻佛号,更何况平时不念佛的人,临命终时怎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本智法师) 很多人因为在过去受到一些其它观念的影响——《地藏经》晚上不能念啊,念《地藏经》又出现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现象啊,人很容易被暗示,这样一讲了,他马上就出现这种状态,所以说在念经的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出现那些幻觉。如果说有那么严重的问题出现,那佛陀首先在
-
心经回向文,最简单的心经回向文
(网络)如果时间紧,可以这样回向:弟子__愿以此所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__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__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
-
如何修持《心经》,《心经》的修法和行法
(洪启嵩)如何修持心经 摘自《佛经修持法》洪启嵩着 心经,是一部很短但也很深奥的经,几乎所有的学佛者都会背。 介绍《般若心经》,我不想依华严宗或天台宗的判教方式来看本经的地位。就这个时代而言,研究佛经最好的方法,是不必再用判教的方式来看,而是依佛经的方式来看。所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网络)每一部经都有它的作用,那么,《心经》有什么作用呢?教下讲是破三障:报障,业障,烦恼障。我们人活在世上,所遭受到的一切灾难困苦,心内各种各样的无名烦恼,都是由这三障带来的。所以,只有破了三障,才能度一切苦厄。下面我们把这三障具体地解释一下。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